2006年11月7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保洁员殒命车轮缺的是职业保障

  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未对环卫工人道路清扫作业作特殊保障的规定,也没有将环卫工人的道路作业权写进相关的法律条文,环卫工人在道路上清扫保洁时无权像道路施工、车辆故障维修一样设立警示牌、警示灯等标志。因此,环卫工人的职业险境可想而知。
  11月4日清晨6时30分,西安市太白南路街头,雁塔区电子城街道办保洁员方某正弯着腰,用一把小扫帚清扫着落叶和垃圾。
  而马路西侧,离她不远处的106路公交车站,就是她的同事杨淑珍不久前被撞身亡的地点。
  事故发生在10月10日。那天清晨,一辆牌号为陕AA8195的自卸卡车行驶至太白南路北口时,突然冲向马路对面,将正在工作的杨淑珍撞倒。猝不及防间,杨淑珍撒手人寰。
  “杨淑珍被车撞后,我干活时心里一直发慌,”方某说,“当时我就在现场。”更令方某感到不安的是,在杨淑珍被撞身亡后不到一周,西安市又有两名保洁员殒命车轮。

  保洁员=高危职业?
  杨淑珍的丈夫段汉赢也是雁塔区电子城街道办的保洁员。他一脸憔悴,显然仍没有从丧妻的悲痛中解脱出来:“每天上班都小心再小心,扫快车道时,盯一眼地,盯一眼车,擦车道中间的隔离栏,只能在凌晨干,白天车一多,根本不敢去。”
  “每当有车从身边开过,我都能感觉到由于车速过快而掀起的一阵凉风,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不敢想象万一躲闪不及会有怎样的后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洁员表示了同样的担忧。
  谈起车祸,西安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办事处保洁公司经理王贵琪极其痛心:近一年以来,仅仅在张家村街道办,保洁员因车祸发生的意外就有20余起,3人死亡,2人重伤,轻伤10余人。
  西安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二大队事故科副科长方凯全说:“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我们辖区就发生了3起保洁员被撞身亡案件——保洁员成了高危职业。”
  据悉,从2006年1月至今,被媒体公开报道的西安保洁员被撞身亡事件则多达9起。

  事故频发=保洁员注意力不集中?
  西安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二大队事故科的孙警官说,最近发生的几起事故,责任主要在司机。由于清早车辆、行人稀少,一些疲劳驾驶的司机往往注意不到在道路中间移动作业的保洁员。
  “驾驶员违章是一方面,保洁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也有待提高,”冯凯全补充道,“有些保洁员不注意来往车辆横过马路,翻越隔离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他认为,目前西安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过低,要提高清扫保洁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机动车道上人工清扫的范围。
  不过,保洁员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西安南郊某街道办一位男保洁员对记者大倒苦水:“我每天要干12个小时,早上5点上路,中午休息两个小时,然后干到晚上7点。遇到领导检查,休息的时间会更短。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注意力哪能集中?”
  “有些市民的素质也有问题,吃早点用过的塑料袋,随地乱扔,有的顺手从车窗丢到马路中间。这些都增加了我们作业的风险。”

  预防=增加清扫机械?
  频频发生的事故,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日前,陕西省建设厅发文要求,一方面各市政府要加大城市道路机械化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快环卫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吸引有经济实力、有清扫设备、热心环卫事业的企业进入道路清扫保洁行业,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减少环卫工人伤亡。
  10月17日,碑林区东关南街街道办事处在西安市率先推出《保洁工作交通安全办法》,规定保洁员上岗前必须参加交通安全常识学习培训。
  10月18日,西安市碑林区市容局、西安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一大队联合东关南街街道办事处举行了一场名为“路面渣土清理与交通安全标志的使用”的演练。
  据悉,陕西省建设厅还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尊重环卫工人劳动、维护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市民增强环境卫生意识,摒弃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的不良习惯;呼吁广大机动车驾驶员尊重环卫工人,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
  “最好能有法律来保障保洁员的作业安全!”西安市市容园林局创卫办的一位老同志表明自己的观点。
  尽管目前在西安还没有针对保洁员作业安全的专门法规,不过,在陕西省建设厅最近的文件中看到了这样的字眼: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和维护环卫工人在路面作业中享有的特殊权益。
  
  编后
  “现在街头最容易被撞的是消防栓,其次就是环卫工人了。”这句看似调侃的话,却真实道出了环卫工人所处的职业险境。
  从根本上来说,环卫工人的职业险境来自于作业权缺失的法律困境。
  同为道路作业,交通民警和环卫工人的法律地位有天壤之别:一个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保障之内,另一个则在法律的保护之外。如果遭遇交通意外,二者的命运也因此而截然不同。
  如果要给予弱者以人文关怀,除了提高环卫工人的工薪水平、劳保待遇,拓宽意外伤亡的救济渠道外,更为有效的方式是建立法律保障,即确立环卫工人的道路作业权。法律尽管不是万能的,但有了这样法律认可的权益,环卫工人无论是作业环境,还是遇险后的抚恤补偿,都有了一个法律的保障。